一直到五代后晋开运二年,这里人口微增,遂改为“梅口”,因附近溪河两岸的百姓会自动相约定期汇集于此,进行集市贸易交流,形成贸易集散地,故称为“梅口圩”。因现在的松源(当时还没有松源这一地名)一带松木密布,所产的松树大批用木筏运输,从松源河顺水而下,到铜琶桥汇合于松江河出口,再转到梅江河直达运抵大埔及潮汕各地。因为上游而来的松木全部均由此地出河口,人们习惯地叫成了“松口”(即松木出河口的地方),因此梅口改叫松口。